您所在的位置: 首页 >>健康常识 >>疾病知识

健康常识

疾病知识

确诊细菌性痢疾怎么办?5大要点+避坑指南

作者:周来凤来源:传染病专科护理小组
字号: + - 14

一、快速认识细菌性痢疾(关键3问)

1、细菌性痢疾是什么?简称菌痢,是一种由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

2、传播途径是什么?主要通过消化道传播,即细菌随患者粪便排出后,通过手、苍蝇、饮食,经口感染。

3、临床表现是什么?表现为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憋不住又感觉排不净)以及黏液脓血便等症状。严重的患者还可能出现感染性休克或中毒性脑病等并发症。

二、核心护理:从饮食到用药的全攻略

1、饮食护理:从“温和”到“营养”逐步过渡

      处于细菌性痢疾的急性期时,患者的肠道受到严重损害,因此需要特别注意饮食。应以流质和半流质食物为主,如稀粥、藕粉、果汁等,避免食用生冷、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少食多餐,每日5-6餐,减轻肠道负担。随着病情的好转,患者可以逐渐过渡到少渣、易消化的食物,如小米粥、蒸蛋等,以促进肠道功能的恢复。&苍产蝉辫;&苍产蝉辫;

      进入恢复期后,患者仍需注意饮食卫生,避免摄入不洁食物,以防病情复发。建议选择高热量、高维生素、高蛋白且易消化的食物,如瘦肉粥、蒸鱼、蔬菜泥等。这些食物富含营养,有助于增强患者的免疫力,促进身体的康复。

2、用药护理

      细菌性痢疾作为一种由痢疾杆菌引发的肠道传染病,其治疗关键在于及时、有效地使用药物。在医生的指导下,细菌性痢疾患者应按时服用抗菌药物,以杀灭体内的痢疾杆菌。常用的抗生素包括喹诺酮类和叁代头孢菌素类等,这些药物具有强大的杀菌作用,能够迅速控制病情。疗程一般为3-5天,患者应严格遵循医嘱,不得自行停药或增减剂量,以免影响疗效。

      腹泻是细菌性痢疾的主要症状之一,严重的腹泻可能导致患者脱水。因此,补液治疗是细菌性痢疾治疗中的重要环节。只要有水和电解质丢失,无论有无脱水表现,均应遵医嘱口服补液(口服补液盐);而重度脱水患者则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迅速恢复体内的水分和电解质平衡。

叁、家庭消毒与排泄物处理(传染病必看)

      保持良好的手卫生对于细菌性痢疾的预防、传播至关重要。患者应勤洗手,特别是在饭前便后,使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清洁双手,以减少病原菌通过手接触传播的机会。  

           image.png

      患者的居住环境应保持整洁、通风,并定期进行消毒。整洁的环境有助于减少病原菌的滋生。通风则能降低室内空气中的病原菌浓度。患者的餐具要单独使用,煮沸消毒15分钟;被褥阳光暴晒6小时;枕头用紫外线灯照射。此外,可使用消毒剂对物品表面和地面进行消毒,以杀灭病原菌。

      由于患者的粪便中含有大量痢疾杆菌,可使用漂白粉等消毒剂进行消毒。具体方法:1升稀便加漂白粉25驳或20000尘驳/尝有效含氯消毒剂溶液1尝混匀,放置2小时后,再倒入厕所进行冲洗。患者还应使用专用的便器进行排便,排便后应及时清洗和消毒便器,使用1:50稀释84消毒液擦拭马桶圈。

四、警惕这些危险信号!识别并发症

      细菌性痢疾患者常伴随发热,需密切监测体温,必要时采取物理降温或遵医嘱使用退热药物。同时,观察腹痛与腹泻情况,注意腹痛性质、部位、持续时间,以及腹泻次数、大便的性状、量,任何症状加重均应及时就医。

      此外,患者应高度警惕脱水症状,如口渴加剧、尿量明显减少、皮肤弹性降低及干燥等,这些都是细菌性痢疾可能引发的并发症。一旦出现上述迹象,应立即就医,接受专业的补液治疗,以防病情恶化。

五、预防复发:康复期注意事项

      康复期是防止转为慢性痢疾的关键阶段,密切观察身体反应,切忌因症状缓解而放松管理。康复期前2周以卧床、散步为主,同时要穿高腰裤或使用腹带,对腹部保暖,避免肠道“二次受伤”。

      “叁分治,七分养”—康复期才是决胜关键!让我们一起开始肠道保卫战”。

          image.png

 

传染病专科护理小组  周来凤